提升 EQ、了悟生死

本文作者:呂應鐘先生


一、前言

三百多年來人類科技文明急速發展,成就了現今人類所見的一切景像

,同時也使人類根深蒂固地以為:科技可以解決一切、科技是衡量一

切的標準。

然而,在人類科技文明成果的光輝彩映下,人類的精神文明水準與生

活藝術眼光卻日益消退,精神與道德認知成為人類知識之化外,這是

地球文明的警訊,也是地球人邁向末日的前兆。

此種令人擔憂之現象全然由於科技長期主宰人類學習知識之偏差所造

成,養成人類以科技能驗證者才可信之狹隘思維,也引領人類一步一

步趨向不自知的墮落深淵。

事實上,科技只是人類努力之後所達成的一些目標,

1.科技不是衡量宇宙一切的標準,

2.科技也不能代表人類的一切成就,

3.科技更不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意義。

沒有科技文明,人類仍然能「好好活著」,時至今日,也有人自願生

活在摒棄一切科技產品的生活型態下,仍然怡然自得。

科技無法讓人類真正了解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無法提升人類對生活

的真知,因為科技的研究的對象是死的物質,而人類的存在除了物質

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應是精神內涵、生活藝術。

因此,在邁向廿一世紀的前夕,提升人類已衰退的「精神文明」與「

生活藝術」就成為這一代人責無旁貸之重任,而提升精神文明之首要

工作,就是要先讓地球人認識生命的意涵,體會生活的真諦,知曉人

類生命和宇宙生命之關係,進而從小我認知進步到大我認知,並能尊

重生命關懷生命,「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

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實是至理名言。

由於我國一向缺乏「生命教育」,多年來也不重視「生活教育」,使

得國民不知生命與生活為何物,導至社會亂象叢生。因此建立社會大

眾生命教育認知(含生死教育、心靈科學),落實基礎學校生活教育

(含全人EQ教育、藝術教育、道德教育),為當代人不容推卸之重責

大任。

二、二十一世紀的意義

因太陽在銀河系內公轉的關係,黃道十二宮轉一圈需時 24000年,因

此地球每 2000 年就會進入一個新的世代。現在我們正從雙魚座世代

進入寶瓶座世代的前夕,也就是說過去 2000年的舊世代即將過去,人

類要迎向一個新的世代。

由於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是太陽系最遠的三顆行星,遠離太陽而

溫度極低,因此占星術認為這三顆星的會合周期就代表人類的冬天,

也就是人類文明的低潮時期。

1997年起,天王星與木星會合進入寶瓶座,1998 - 2003 年是海王星與

天王星會合,因此1997-2003 >年間會有極多災難,舉凡戰爭(中東沒

有一天不打戰)、瘟疫(各種新病毒的出現)、天災(環境破壞)、

人禍(前面一切都是人不當決策引起的),其中以 1999 年「大十字

天象」暗示天災人禍的最高峰,在 1999 年 7 月 23 日至 8 月 23 日期間

,就會出現此種天象。

而 1999 年 7 月 28 日 19 時 30 分將有月偏食,1999 年 8 月 11 日 19 時將

有日全蝕,在在預告天災人禍之嚴重性。

2003 年天王星離開寶瓶座之後,災難便會退潮,到 2012 年海王星也

離開寶瓶座之後,人類的另一個新時代文明於焉展開。這就是當今人

類最重要的「廿一世紀觀」,包含生命觀、生活觀。

寶瓶座是蘊涵著光和愛的力量的時代,代表人類的精神文明高度進化

與真誠正義發揮的時代,因為寶瓶的性質是「高頻、高能、放光」的

,因此 21 世紀也將是一個黃金時代,人類將進入全新的智慧領域。

二十一世紀的地球文明將邁向「心物合一」的時代,人類將摒棄舊的

物質科技與經濟成就的價值觀,從而建立新的精神文明價值觀。有破

壞才有建設,因此在新時代來臨之前,地球人會發生「人生價值觀」

的大改變,淘汰素質不夠的人類。

凡是腦筋僵化、思想頑固、缺乏前瞻力的人會無法適應未來的時代,

而大量地被淘汰。地球人口也許只剩下1/3,屆時沒有人口問題、沒有

能源危機、沒有環境污染、沒有水資源問題、沒有噪音、沒有糧食問

題……,才是一個真正幸福的千禧年。

人類價值觀的改變最顯著的是「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破滅,而被

「有才斯有財」取代,亦即「有才華的人方能成為有財富的人」,也

就是說「有能力、有智慧才能獲得權力、獲得財富 」。這才是真正的

公平,不像現在,知識不足水準不夠眼光低落的「田僑」一大堆,靠

炒作土地起家的掮客及投機客成為富翁,這是社會的不公平,因為「

土地」是地球的,不是某人的,此種「土地私有制」的西方資本主義

制度將會大改變。

我們由房地產長期不振的現象就可以看出「物化」觀念衰退的端倪,

再由尊重著作權的現象也可以看出「智慧財產」愈受重視的趨勢,可

見廿一世紀將不是比誰房子土地多的時代,而是誰用 EQ 智慧創造財

富的時代。

三、提升 EQ

以往人類只重視 IQ,認為 IQ 高就是智慧高,自從 EQ 觀念被哈佛大

學行為與頭腦科學教授丹尼爾高曼提出來之後,人類才驚覺到 EQ 的

重要性。EQ 指情緒智慧 (Emotional Intelligence)。

從此人類知道 IQ 高低已不足以代表個人成就,高 IQ 的人通常學歷會

較高,因此會有較好的職業,但不等於一定會有較高的成就。而學業

成績優異的人並不保證此人比較會處理人生問題,反而太重視一已私

我的歸向,而成為生活的低能兒;同時人類也發現高 IQ 不一定與幸

福快樂成正比,一些被認為沒有知識的鄉下老人,卻能活在悠然的生

活中,一輩子快樂無憂。

可見,在只重學業 (智力) 忽略個人內涵的現代教育中,只注重培養「

知識機械人」及「高級笨知識份子」,這是不知「生活藝術」與「性

格特質」的現代西方教育大毛病。

高 IQ 與高 EQ 之區別:

1.高 IQ 型:誇大可笑的知識份子,知識的巨人、生活的白痴:

(1) 男性:具廣泛知識上的興趣與能力,有抱負有效率,工作狂,一

絲不苟,但個性呆板頑固,心理上常自我壓抑,面對性與感官享樂無

法自在,人際疏離淡漠。

(2) 女性:具廣泛知識與美學上的興趣,對自己的智力充滿信心,有好

的職業,善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也好沉思,看起來像女強人,但精神

上易焦慮,不易公開表達憤怒情緒。

2.高 EQ 型:知識豐富,社交能力佳,懂得生活的人:

(1) 男性:外向而神情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憂思,對人對事容易投

入,正直且富同情心,感情生活豐富,自處或與人相處都能怡然自得

(2) 女性:能直接表達感受,富自信,覺得生命有意義,和男性一樣

外向合群,善於調適壓力,容易結交新朋友,能表現幽默的創意,能

坦然享受感官經驗。甚少覺得焦慮、不安、愧咎或陷入憂思。

可見,提升個人的 EQ 是世紀末極重要的觀念,這也就是提高「生活

意境」的極重要反思。做為現代人,不可不體會。簡言之,提升 EQ

的方法為:

1.認識自身情緒:情緒的本質是 EQ 的基石,了解自己,掌握感覺,

活出意義。

2.善管理情緒:擺脫焦慮與不安,自我安慰,走出低潮,創造情緒,

重新出發。

3.自我激勵情緒:提高「集中注意力,發揮創造力,情感自制力」三

力,保持高 度熱忱是一切成就的原動力。

4.認知他人情緒:具備萬事萬物同理心,能經常站在他人角度思考,

認知利他精神。

5.人際關係管理:是技巧更是藝術,提升人緣、和諧力、領導力。開

創個人社會接觸面。

另外,提升 EQ 之同時也要提升「人際智能」,這是新名詞,也是新

觀念,可以說是 PQ (Public Relation Quotient):

1.組織力:兒時遊戲的帶頭者----未來具領導力的傑出人士。

2.協商力:能為同伴排難解紛----未來談判協調高手。

3.人際力:能具備適度之公關手腕----要善體人意(不只是上意)。

4.分析力:能對人、事持平分析----做到「公正無私」,這一點最難。

然而,要如何瞭解自己的「性格特質」與「人際智能」能力,就不是

現代管理學所能勝任,反而要求諸一些古代方法,統稱「天龍八部」

1.血型:

2.生肖:

3.星座:

4.八字:

5.面相:

6.手相:

7.家族:

8.識見:

四、了悟生死

科學家一向認為地球生物是從原始的單細胞微生物、多細胞微生物、

海中低等生物、有殼生物、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

靈長類、猿到人,經過漫長的時間演化而來。

而且也要有適合生物生存的星球環境,大小體積要適當,引力不可太

大或太弱,要有可供呼吸的氣體,要有水份,要有陽光保持溫度,要

有陸地等等。

這是狹義的地球生命觀,已經主宰人類思潮久矣,目前大家都認為是

對的,到了 21 世紀就會知道全錯了。

目前科學家研究的「生命科學」其實只是「生物科技」,此種研究不

能真正了悟生命的內涵。因為「生物」不等同於「生命」,因此生命

意義的重新定義,是世紀末極為重要之事。

亞里斯多德在《靈魂論》中主張一切生物皆有魂,植物有再生魂

(regenerative soul),動物有感覺魂 (sensitive soul),人類有理智魂

(rational soul),理智魂是不死的、永恆的,其他的魂則與軀體一起死亡

笛卡爾認為靈魂為人的主要部份,而且是完全的獨立的實體,人死後

靈魂不死。

因此地球的「生命」是包含身(肉體,和進化論的肉體存在相同觀念

)、心(思維,不同等級的生命均有不同的思維,低等生物有簡單思

維,高等生命有高等思維,植物也有思維)、靈(本體,或視為靈魂

,才是真正永生的生命)。

只有身,則為屍體。只有身與心,則為植物人。因此三者缺一不可,

方能稱之為完整的人。

更擴而思之,超地球的生命是否一定要有肉體?是否一定要居住在實

體星球?是否可以只以靈的方式存在?則是思考生命定義不可忽略之

方向。

如何定義死亡是人類一個很大的挑戰,以前西方醫學認定心臟停止跳

動即為死亡,目前改為腦波停止才視為死亡。但是,行深度禪定的高

僧之腦波呈現停止狀態,卻不可謂之死亡。

人類對死亡的看法有三:

1.死就死了,生命結束了,一切也結束了。

2.死亡之後,靈魂繼續存在。

3.靈魂不會死,而且還會轉入另一個軀體。

柏拉圖《對話錄》:「死亡大有希望是件好事,它必屬於二者之一:

或是一種全然的滅絕,而死者一無所覺;或是一種適然的變動,靈魂

從這裡移居那裡。

康德認為人死之後靈魂不死,但是從「知識」的觀點證明靈魂不滅是

不可能的,因為知識的對象屬於現象界,而靈魂屬於本體界。

中國人認為死亡就是天人永隔,因此會盡己所能的表現哀淒。然而天

主教相信人的死亡,只是變換成更美好的生命形式,活在天國,或成

為不好的形式在地獄受苦,因此親友死亡並不會感到絕望,不需永別

,他們相信親友是到主的身邊。此種信仰是最健康的。

《莊子.逍遙遊》云「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可見,

死生是很正常的,如同晝夜交換一樣。至於人死後靈魂到何處去?這

就要從時空的概念談起,才會正確。

《淮南子天文訓》注曰:「上下四方謂之宇,往古來今謂之宙。」上

下四方即空間,往古來今即時間。愛因斯坦謂宇宙是時間空間的連續

體,它是多重的、無限的。

因此,「宇宙、世界、時空」均為相同概念之不同言說方式,而時空

連續體又是物理「場」的概念,故生命在宇宙中是多樣的,可以為有

形,可以為無形,綜合成「生命時空場」的廿一世紀新觀念。時空場

也就是佛學的「法界」。

依佛陀分類,宇宙有十法界三十八種時空,由下往上分別為:

欲界:有十二種時空:地獄、畜生、餓鬼、人、阿修羅、四天王天、

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

色界:有二十二種時空: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

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

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惱天、善見天

、善現天、色究竟天。

無色界:有四種天:空無邊天、識無邊天、無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

以時空場理論言,此三十八天界即三十八個不同時空,各自存在,性

質相同,只是頻率不同而已,因此《圓覺經》說:「眾生國土同一法

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明白指出時空性質相

同(同一法性),不論是地獄時空或天宮時空,其形成的場也相同(

皆為淨土)。

《長阿含經三十三天品》云:「一切街衢,四交道中,屈曲巷陌,屠

膾之坊,及諸嚴窟,並無空虛,皆有眾神及諸非人之所依止。」注意

「並無空虛」四字,可見三界是重疊共存的。一切不同形態的生命均

在此不同且共存的時空中實存的。

而時空無限且共存之思想,即能體悟神界(天界)、人界(陽界)、

鬼界(陰界)是同時存在,互不干擾。因此「生命時空場」理論是人

類在新時代必須深思的重要觀念。

了解生命在各種時空場中的實況之後,人類就知道死亡的真相了,可

以說,人是不會死亡的,死亡只不過是每人的本命靈換一個軀殼而已

。靈魂與肉體的關係,好比人與汽車。汽車是不會動的,人進去後就

變成活體。同樣,肉體是不會動的,靈魂進去後,就成為活的生物體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

知生,焉知死?」因此二千多年來中華民族就忌諱言死,並將鬼魂之

事當作怪力亂神,桎梏我們的思想久矣。錯哉!哀哉!

死與生互為循環,「往生」的真義即「往另一個時空出生」,因此,

宇宙中的本體生命是永恆的、不死的。生命在地球上這一段時間,只

是一個過程、一個階段而已。

五、結語

人類最重要最深層的學問就是「了解自己、活得愉快」,再加上自古

認為的「生死事大」,因此建立二十一世紀正確的生活觀是當今人類

不可再迴避的自覺。

生活是一輩子的事,要過怎樣的生活是每個人自己選擇與決定的,有

人選擇生活得有意義、有感性、有內涵;有人選擇生活得轟轟烈烈;

有人選擇生活得平平凡凡、毫無趣味;有人選擇醉生夢死……全是個

人行為,他人無從干涉。

大家都可以活到二十一世紀了,要不要在新世紀當中做個有用的人,

或甘願平庸的過一輩子?

其實很簡單,就是看你有沒有提升 EQ、了悟生死。

「生」很簡單,然而「活」卻要用心,「藝術」更是要培養,而「生

死觀」卻要用悟的,希望今天帶給各位一個了悟階段的開始。祝福各

位好好的活在二十一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