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裡的外星旅行

本文作者:呂應鐘先生


《博物志》是晉朝人張華所著的一部怪書,內容包羅萬象,有山川地

理知識,有歷史人物傳說,有奇異草木蟲魚和飛禽走獸,也有神仙方

技記錄,其中也保存不少古代神話材料,對於研究古代和歷史的人,

是有參考價值的。

張華(西元 232-300 年)為人好學不倦,看書相當駁雜,在魏晉之際

的政治與文學界,他是一位重要人士。《博物志》是他根據好學所得

以及耳聞的異事編撰成的,不全然為虛構作品。

該書卷十〈雜說下篇〉錄有一段相當奇妙的故事,以前的研究者均以

神話的觀點來解釋,倘若我們改用「外星旅行」來看它,不但相當有

趣而且耐人尋味。

這段故事是這樣的,約西元 270 年晉武帝泰始六年前後:

「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

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

觀星月日辰,自後茫茫忽忽亦不覺晝夜。

「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

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

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都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

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

』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之時。」

也就是說當時年年8月有飛船(浮槎)來來去去,有一個人準備了糧

食乘飛船飛上天,最重要的是文中描述「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

後茫茫忽忽亦不覺晝夜」,正和從地球出發的太空飛行情況一樣,十

餘日間仍在太陽系之中,所以還能看到日月星,等飛出太陽系後就空

虛一片,不知晝夜了。

而這個飛到牽牛星的不明宇宙航行光體,被地面上的學者嚴君平先生

觀測到,嚴君平名嚴遵,漢朝成都人,是著名的算命先生,會看天象

,所以他說當天晚上「有客星犯牽牛宿」,表示看到一個不是平常的

星飛到牛郎星處。而這一天正好和故事中的主角乘浮槎到天河為同一

天。

如果我們把浮槎視為 UFO,就可以完全明瞭它在天上被視為星的必然

性了,因此可以大膽的將此則視為古代外星旅行的記錄。

(原載於《時報周刊》第 249 期)